前阵子,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妻子萨曼莎向首相提出要求,说想要辆车。
源自英国的好车可不少,但卡梅伦却偏偏选择在二手车行给老婆买了一辆二手日产Micra,而这辆二手车的行驶里程近9.3万英里(约15万公里),售价不到1500英镑。
卡梅伦抵达二手车行后,挑选了半个小时便把这辆蓝色二手车开回了家。车行老板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看见了首相。
看到了这条新闻的中国消费者也不敢相信英国首相居然会给妻子买辆
二手车。首相居然给老婆买辆二手车?!而且从行驶里程看,这辆车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尽管便宜,真的靠谱吗?大家的内心活动是这样的↓↓↓
在中国,买辆二手车可是对智商和耐心的双重考验。消费者好不容易看到了一辆自己喜欢的车,还得有火眼金睛来辨别这辆车是不是靠谱,生怕在哪个环节被坑了。
政府也看见了中国二手车市场的潜力,在政策上不断扶持,像前阵子出台的二手车取消限迁,就是对市场的一大利好。然而,5月底的限期已过,真正让这条法规落地的城市还是寥寥无几。
而对于英国人,或者其他一些成熟汽车市场的消费者而言,购买一辆二手车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相反,在中国消费者的意识里,“二手”是一个贬义词,他们往往会把“二手”与“旧”或“次”划上等号。尽管业内人士一再声明二手车不是残次品,尽管二手车车商能够提供车辆检测结果,也提供售后保障,但国人总是对二手车抱有怀疑态度,去审视每一辆车。
当然,无风不起浪,这样的怀疑也是事出有因的。“调表车”、“事故车”等一些骇人听闻的词语在网上流传,谁还敢去买二手车?诚然,在激烈的竞争下,某些商家为了谋利而不择手段,这些二手车市场的沉疴需要我们去正视。
但是,市场在成熟,消费者也要成熟。信任是相互的,消费者也要理性看待二手车。行驶里程多的二手车一定就是不靠谱的、出过事故的车就是“事故车”……如果你依然带着这些有色眼镜去看待二手车,会使一些坚持诚信经营的经销商感到心寒,甚至会让他们置身于不"调表"、不抹去事故记录,就无法与其他作假的商家竞争的境地。那么,消费者和
二手车经销商之间的这层隔阂就永远也抹不去了。